55世纪_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55世纪

点一盏心灯,暖一院人生——“电亲戚”与盲人邻居 的第61个春节******

  新春走基层丨点一盏心灯 ,暖一院人生——“电亲戚”与盲人邻居的第61个春节

  新华社沈阳1月11日电题 :点一盏心灯 ,暖一院人生——“电亲戚”与盲人邻居的第61个春节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 、于也童、武江民

  小年快到了 ,33岁的杨迪身穿工装 、腰挎电工包,拎着米、面 、油等年货,穿行在沈阳市铁西区“盲人大院”的几栋居民楼之间。

  刚爬上7楼,还没等他腾出手敲门 ,屋里就传来熟悉 的声音 ,“是小杨迪吧。”因为来的次数多 ,76岁 的盲人阿姨邱淑华光凭脚步声就能“认出”他 ,“这几天我正念叨你呢 ,你就来了 !”

1月5日 ,杨迪为邱淑华送去节日慰问品。(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

  “盲人大院” 是民政福利企业原沈阳市互感器厂盲人职工 的宿舍,20世纪60年代曾有70余户盲人住在这里 。他们虽然眼睛看不见 ,可日子总是光亮 的 。杨迪 是国网沈阳供电公司郭家供电营业所第14任所长 ,61年来,郭家供电营业所一直守护着这里 ,“电亲戚”们定期上门维护线路、维修电器、打扫卫生 ,为盲人们点亮了一盏盏“心灯”。

  走进邱淑华家,杨迪一放下年货 ,就开启了“电工模式” 。他顺着墙上 的线路,从电箱、电线到各类电器 ,不放过一个细节地检查。“刮风下雨必到 、下雪必到 、逢年过节必到,这是老所长定下 的规矩。”杨迪说 ,“这个习惯保持了60余年 ,我们要把它延续下去 。”

  1月9日 , 郭家供电营业所员工在“盲人大院”为一户盲人居民完成线路检查后,准备前往下一户继续进行检查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

  “盲人大院”和郭家供电营业所的故事开始于1962年 。那时,“盲人大院”还 是平房 ,盲人们共用一块电表 ,算起电费不免发生口角。抄表员刘继增体谅盲人们 的难处,他挨家挨户把电费算清楚 ,“一户不落,一分不差” 。

  盲人们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实在人,也对他产生了依赖 。郭家供电营业所了解情况后,干脆让每一任抄表员担任联络员,成了盲人们的“电亲戚”。

  几十年来 ,“盲人大院” 的“电亲戚”越来越多 ,由一代代抄表员 ,扩大为郭家所 的全体员工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还专门组建了“郭家爱心团队” ,盲人们外出办事他们陪同 ,盲人们缺啥要啥他们代购 ,盲人们生病受伤他们照料……从最初 的排忧解难到而今 的呵护陪伴,82岁 的佟德禄说:“远亲不如近邻 ,供电所离得近,有大事小情我们一个电话 ,‘电亲戚’们保准就会出现在身边。”

  从邱淑华家出来 ,杨迪和爱心团队成员来到“盲人大院”的盲人活动室。墙壁上写有“2023年新春慰问活动” 的红色横幅 ,让这里“年味儿”十足 。一名志愿者掏出剪刀、推子 ,凭借老手艺为盲人们理发。几名盲人坐在长长的条凳上 ,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他们与“电亲戚” 的往事,怎么也唠不完。

  “我印象最深 的 是一个三伏天 ,有一家下水道堵了 ,咱所的许刚一只手拿铁钩 ,另一只手戴上手套伸到便池里面 ,硬生生给‘掏’通了。”73岁的矫淑芬说 。

  “每年冬天一下大雪,我们还在睡梦中 ,一听到外面哗啦啦 的铁锹声,就知道 是‘电亲戚’们扫雪来了。”75岁 的盲人大爷肖德仁说 ,不管雪下多厚,从单元门出来肯定会有一条道 ;顺着这条道往外走,指定就能到达小区门口……

  61年间,“盲人大院”从平房变成楼房 ,盲人住户从70余户减少至30余户 ,从年轻力壮变成垂垂老者 。“电亲戚”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 ,但每一批都随叫随到 ,默默守护在盲人邻居身边 。

  1月9日, 郭家供电营业所一位员工正在查看盲人居民用电情况。(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

  下午4点左右 ,活动室 的“2023年新春慰问活动”临近尾声。杨迪像往常一样 ,紧紧牵着邱淑华的手送她回家 。独居的邱淑华说 ,她现在生活有保障,“有了你们这些亲戚来走动走动 ,就能过个好年,对新 的一年充满希望 。”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 刘文曦)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正在召开 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 ,委员们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文化遗址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管理等建言献策 ,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大国首都文化软实力 。

  “要以高度 的历史担当,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来自文化艺术界的新委员杨家毅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 ,他称 ,北京城 是中国都城发展 的杰出典范 , 是“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地 ,也 是世界文化遗产集中承载地 ,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既要系统梳理并保护好各类文物 ,也要保护各类建筑遗存,还要保护历史水系、道路等遗存。

  在他看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民生 的关系,不能忽视生活在这里 的人。协调好城中居民生活 ,调动其保护意识,使其成为景观中动态活力 的一部分 , 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应有之义 。

  “东胡林遗址是探讨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 的最重要考古发现 ,是中华民族雄踞欧亚大陆东部的基础保障 。由于种种原因 ,遗址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进展缓慢,遗址保护现状与其世界级科学价值和巨大影响力很不相称 。目前,遗址的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民盟北京市委秘书长严为呼吁加大力度实施保护利用。

  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清水河北岸, 是继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旧石器文化遗址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严为建议,北京市政府把加强遗址保护纳入全市重点工作 ,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此带动遗址保护利用升级工作 。同时 ,要加强对遗址利用 的专题研究和规划 ,运用现代技术,扩大发掘面积或调查新 的同期考古遗址并进行发掘 ,为后续建设国家文化遗址公园和主题博物馆奠定基础。同时,要借助主流传统媒体 、新媒体等将东胡林遗址文化推向世界,有效扩大中华优秀文化影响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利慧谈到 ,目前没有进入非遗名录 的民俗文化多少受到冷落或忽视,建议北京进一步完善首都非遗 的保护机制 ,以切实推进其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也为国内以至国际的非遗保护提供“北京样本”。

  她认为 ,可以鼓励“非遗在社区” 的理念和相关实践,彰显非遗与民众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更有利于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 的良好生态。可以设立专项基金 ,对各地的完整非遗资源 ,不仅仅是代表作项目,开展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建档保护 。同时 ,打造数字化 的“北京非遗之旅”文化地图,规划设计数字化的“北京非遗之旅”,让北京 的普通百姓和传承人讲述非遗故事 ,任何人按图索骥亲临传习所现场,实地观摩其技艺展示,通过这样 的方式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

  根据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将立足文化自信自强,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更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