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_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4-05-11

55世纪官方网站

(新春走基层)宝成线上 的五等小站:“90后”接力守护安全******

  中新网绵阳1月18日电 (邓文鑫)“车站是第二个家 ,我们准备了香肠腊肉 ,还包了饺子,在这里好好过个年。”临近除夕,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雁门镇的斑竹园车站,青工郎依王杰一边忙着贴春联 ,一边说他跟家人商量好了 ,今年除夕他当班 ,就不回家吃年夜饭了 。

  斑竹园车站地处西南山区腹地,原名雁门坝站,始建于1958年 ,是宝成线上的一座五等小站。小站虽小 ,但位于宝成铁路大动脉上,扼整条铁路线咽喉,一旦行车组织不畅,便会影响整条线路 的安全畅通 。

  斑竹园车站站长刘胜介绍,火车从邻站进入这里,必须经过20多个遂道和10多座桥梁,其中有4000多米长的会龙场隧道和50多米高 的清江2号大桥 ,而这一桥一隧均 是宝成线之最。

斑竹园车站地处西南山区腹地 ,是宝成线上的一座五等小站。 邓文鑫  摄斑竹园车站地处西南山区腹地 , 是宝成线上 的一座五等小站 。 邓文鑫  摄

  站长刘胜 是一位1994年出生的小伙,和他搭档 的 ,是1992年出生的副站长尹邦杰。除此之外,小站还有5名“95后”青工 ,他们接过老一辈铁路人 的接力棒 ,坚守小站,在春运期间守护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

  春运期间,由于列车增多 ,斑竹园车站每天通过 的列车达到了200余列,有开往北京、上海、青岛 、福州 、兰州 、呼和浩特等地 的客车,还有奔向俄罗斯、波兰、德国 、格鲁吉亚 的中欧班列 。列车密度大时,助理值班员几分钟就要接一列 。

与信号楼进行安全联控 。 邓文鑫  摄与信号楼进行安全联控。 邓文鑫  摄

  “X8062次,斑竹园站二道通过。”1月18日12时17分 ,95年出生 的车站值班员郭小峰与司机安全联控 。2分钟后 ,满载集装箱 的中欧班列从车站呼啸而过,一头扎进隧道里 ,消失在北上的茫芒大山之中 。

  山谷中的车站,冬天风很大,加上列车通过时卷起 的巨大风浪 ,刮在脸上就跟刀子一样 。在现场接发列车的助理值班员陈林紧了紧身子 ,全神贯注地监视列车运行,顾不得揉一揉冻得发僵的耳朵。“远看装载,近看走行 。”这位年轻 的小伙子谈起工作显得老道熟练 :“山高路远 ,必须对每趟列车进行严密监控,才能确保安全 、万无一失。”

  “停留车防溜 是车站的安全卡控重点 ,我们每隔三至四个小时就必须检查一次,不能有一丝马虎 。”说罢 ,站长刘胜钻到车下,用手拽了拽卡在车轮和钢轨间 的铁鞋。

  刘胜今年29岁 ,因业务精湛 、工作认真负责被组织选派到斑竹园站担任站长,他最大的体会就 是:火车24小时跑,安全工作一秒也不能松。“车站就 是指挥中心,火车要跑得好 ,靠 的 是责任心和严格执行作业标准。”他说:“一年365天,无论白天黑夜,还 是刮风下雨,守住安全 是大伙的天职。”

  “每个车站都需要坚守 ,虽然条件苦了些,但确保大动脉运输畅通 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 。每当列车从山谷中安全通过时,大家心中无不感到自豪 ,更觉得自己 的坚守有价值!”刚维护完道岔的副站长尹邦杰说道。

  春运期间,每天都有列车呼啸而过 ,可能不会有旅客注意到斑竹园这样的小站存在 ,但接车、送车 ,每日重复,斑竹园车站这群年轻 的“守护者”们却做得一丝不苟 ,他们坚守小站、守护安全 ,为旅客平安出行贡献着自己 的青春力量。(完)

历史中 的兔子:早在三国时期就用兔毛制笔******

  从“玉兔捣药”到“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兔子已经陪人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在中国古代 ,兔子究竟是什么样 的存在?2023年新春之际 ,华西都市报 、封面新闻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吕鹏 ,聊聊历史中 的兔子究竟是什么样 的。

  兔鼠分道扬镳于6200万年前

  《诗经》已记载兔肉食用方式

  虽然在大众看来 ,兔子毛茸茸 的很可爱 ,但吕鹏告诉记者 ,其实兔子跟鼠之间 ,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骨骼形态上看 ,兔(属于兔形目)和鼠(属于啮齿目)都拥有终身生长的门齿,表明兔和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分类学创始人林奈在1735年将兔和鼠一起列入啮齿动物。”

  而它们分道扬镳, 是在6200万年前 。20世纪70年代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传夔先生研究安徽潜山早古新世(距今约6200万年前)地层出土的动物遗存,发现有“安徽模鼠兔”和“东方晓鼠” 。其中安徽模鼠兔为兔形类动物的祖先类型,而东方晓鼠接近于啮齿动物的祖先类型,二者在骨骼形态上具有相互交混的特征 ,这就表明一方面鼠兔同源 ,另一方面二者至少在6200万年前已经分道扬镳,兔形类和啮齿类动物走上了各自独立演化的道路。

  吕鹏告诉记者 ,家兔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 。在我国古代,野兔 的利用价值主要 是在肉食 、狩猎宠物、祭祀 、药用、皮毛开发等方面 。“兔头在四川人 的美食版图上不可或缺 ,成都人称为兔脑壳,”吕鹏说,“其实在中国古代 ,野兔的主要用途就是肉食来源。”据《诗经·小雅·瓠叶》中记载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 ,燔之炙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描绘了西周时期普通人家将捕获 的野兔通过炮 、燔 、炙等加工方式制作成美食待客的情形 。所谓“炮”就是将带毛的动物裹上泥放在火上烧 ;“燔”指 的是用火烤熟食物 ,而“炙”则是熏烤 的意思 。据《礼记》记载,正式 的宴请当备“六牲”作为荤菜 ,即豕 、牛、羊 、鸡 、鱼 、雁,兔子并未列入其中。虽然只备了兔肉,但主人换了三种不同 的烹饪方式,可见其用心 。

  但在中国古代也有另一种说法 ,那就是孕妇不能食兔肉。东汉《论衡·命义篇》中有过记载 :“妊妇食兔 ,子生缺唇” 。“当然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迷信说法。”吕鹏解释道。除此之外 ,兔毛皮保暖性能好 、不易缠结,可用以制裘 ,兔皮可以熬胶 ,兔毛还可以用来做兔毫毛笔 。明代《齐民要术》中转录三国时期韦诞 的《笔方》中有写“先次以铁梳兔毫及羊青毛” ,可见用兔毛制笔 的历史可以早到三国时期 。

  古人曾以活兔陪葬

  新石器时代就有兔形玉器

  在文物里,也有不少以兔为题材或者 是兔子形象的文物。仅 是故宫博物院 ,就有商代 的玉兔 、汉代的兔猴铜带钩、唐代 的瓷兔、宋代的三彩剔划花兔纹枕、元代 的白玉兔形佩 、明代 的双兔图页等藏品。

  “按照文物材质来看,在玉石材质文物、陶质文物、青铜器和画像石中常见兔的形象 。”吕鹏告诉记者 。以距今53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 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为例,在此墓地M10中出土有玉兔饰1件 ,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 的兔形玉器。

  山西曲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 的青铜兔尊 ,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以兔作为尊 的青铜器。兔头微伸,呈跃跃欲试状 ,背上驮一尊口 ,兔身两侧饰圆形的火纹和雷纹。

  而在山东嘉祥宋山4号祠堂东壁 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兔子,则可以代表世俗和神话中两种不同的“兔”形象。吕鹏说 :“在画像的上侧 ,东王公居中,马头、鸡头 、狗头带翼神人跪于左右两侧 ;在画像左侧有面对面站立的两兔,分别用一只前肢扶臼,一只前肢握杵,似在捣药 ;在画像 的下侧 ,厨房的房梁上悬挂着鱼 、鸡 、猪头 、猪和兔等 ,这些都是准备烹饪 的肉食 。”

  “山东济南洛庄汉墓的陪葬坑 , 是目前出土动物数量最多 、种类最丰富 的遗存。”吕鹏说 ,洛庄汉墓是西汉诸侯王级别 的墓 ,编号为34号的大型动物陪葬坑中出土动物遗存共有110余具,动物种属包括绵羊 、猪 、狗 、兔等4种 。其中 ,兔有45只。

  吕鹏告诉记者 ,在这其中比较特别 的是 ,该坑放置了两个兔笼。西侧木笼保存较好 ,长度1.8米,宽度0.47米,笼中发现多只完整兔骨 ,“根据笼中兔骨凌乱、笼外可能为外逃之兔 的考古现象推测 ,当时陪葬的 是活兔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来源 :华西都市报 2023年1月29日 A12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