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平台-- MBA智库百科 - 百度文库
500平台2023-01-31 16:05

500平台

外国友人邂逅浙江渔村 在别样年俗中感知“中国年味”******

  (新春走基层)外国友人邂逅浙江渔村 在别样年俗中感知“中国年味”

  中新网宁波2月2日电(记者 林波)制作麻糍 、采挖牡蛎 、包宁波汤圆……2月2日 ,在中国过春节 的外国友人走进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章胡村,体验海边渔村风情,感知“中国年味” 。

  莼湖依山傍海 、良田肥沃、物产丰富,也由此形成了独特 的饮食文化 。这种饮食文化有别于内陆地区,它讲究山珍 、海味、田产融为一起,海鲜米豆腐就 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外国友人体验牡蛎采挖。 林波 摄外国友人体验牡蛎采挖。 林波 摄

  据悉 ,海鲜米豆腐 是奉化沿海地区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是春节家家必备的食品 ,为奉化乃至浙东所少有。

  “非常鲜美。”今年30岁 的李源(Nguyen Le)来自越南,是一名在中国学习的博士生 ,在体验完牡蛎采挖后,她把新鲜采收的牡蛎放进锅中 ,和米豆腐 、肉丝 、蛋丝等素材一起烹饪后 ,一碗热气腾腾 的海鲜米豆腐就出锅了 。

  在李源看来,中国 的年味从舌尖上就可以体验到 ,“麻糍 的软糯 、汤圆的香甜、海鲜 的鲜美等 ,各种各样 的味道组成了多元化 的中国年味。”

  咸齑黄鱼汤、笋干烤肉 、贡品奉蚶……在章胡村文化礼堂 ,望着丰盛 的菜肴 ,来自印度 的Taiseer Hussain Nafea感受到了春节满满 的仪式感 ,“春节汇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不仅人团圆,菜也‘团圆’ 。”

外国友人体验包汤圆 。 林波 摄外国友人体验包汤圆 。 林波 摄

  除了舌尖美食外 ,中国年味无疑也独具文化味。

  “中国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挂红灯笼 、贴‘福’字和窗花。”今年35岁 的宝林(Paulina Kus Ariningsih)来自印尼 ,在她 的记忆中 ,中国春节 是热闹喜庆 的,特别是春节期间,马路上也挂起了红灯笼 ,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 、福气满满。

外国友人体验年俗活动现场 。 林波 摄外国友人体验年俗活动现场 。 林波 摄

  将红色 的竖条纸粘贴在灯笼 的骨架上 ,再将光源放入其中……在宝林 的手中 ,一个红色的灯笼雏形显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了解中国春节,才能读懂中国文化 。”

  “我 的爷爷来自中国,我们家还保留着春节发红包的习俗。”来自印尼 的婉徽(Karen Chow)今年18岁 ,她告诉记者,每一年的春节 ,长辈们都会给孩子发红包 ,“春节那一天家里人也会聚在一起 ,团圆是我对春节最初 的认知 。”

外国友人送春节祝福。 林波 摄外国友人送春节祝福。 林波 摄

  事实上 ,从最初 的穿唐装、吃汤圆、发红包,到现在的捣年糕、舞龙 、舞狮 ,中国春节 的年味和习俗正悄然在世界各地扩散、传播 ,“过春节”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和新的生活方式 。

  “我们举办这样 的活动 ,希望加强与中外青年学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渔村 的人情味中感受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感受元宵文化的独特魅力。”奉化团区委副书记袁静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完)

上海松江区:创新动力强劲 产业高地崛起******

  上海松江区—— 创新动力强劲 产业高地崛起(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从上海城区出发,走上沪昆高速 ,G60科创走廊 的标志性建筑“科创云廊”犹如云中巨舰屹立在眼前。

  新年伊始,G60科创走廊建设热火朝天 :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投产 ,规划年产卡萨帝洗衣机200万台 ,产值将突破50亿元 ;连接松江枢纽与上海市区 的沪松公路快速化道路建设启动,建成后进城时间将大大缩短;松江经开区2022成绩单公布,其中 ,院士专家工作站达12个,集聚重点人才730位……

  6年前 ,这一带还 是阡陌之地 ,而现在 ,G60松江段周边,已崛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 ,汇聚了尚实航空发动机、科大智能 、豪威半导体 、正泰智电港等诸多先进制造业企业 。

  2016年5月24日 ,地处上海郊区 的松江区启动G60科创走廊建设 ,后经两次扩容 ,已纳入浙江嘉兴 、江苏苏州、安徽合肥等8座长三角城市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松江区为牵引,以松江枢纽为支撑,G60科创走廊正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2022年前三季度,松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升至全市第一 ,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达到67.8%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15年的3.58%提升至2021年的5.38%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曾经 的农业区 、传统制造业区 ,变身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 、科创策源地 ,松江之变 ,成为新发展理念在基层 的生动实践 。

  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就 是担当,我们将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重要平台,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人才链,以‘要素聚变’催化‘科创蝶变’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 。

  延长创新链

  一场仪器分析产业产学研力量 的“聚会”

  一排排仪器,各自与电脑相连 ,上面布满各种管线 ,工作人员细致察看、精心测试 。一旁 ,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为立告诉记者 ,公司历时10多年研发出GC128气象色谱仪,技术水平 、温控精度 、流量、压力控制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学仪器是科研的眼睛 。目前 ,我国精密仪器制造技术还相对较弱,加快研发和创新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袁为立说,自2018年入驻松江分析产业园 ,公司销售额年均增长5%以上,质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产品进步明显。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 。为推动分析产业从无到有、茁壮成长,松江分析产业园与清华大学联手 ,于2018年4月建立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完善创新链条,吸引人才企业。“松江瞄准我国高端仪器产业短板,打造聚焦细分领域创新 的分析产业园,眼光独特 、意义重要 。”兼任研究院院长 的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欧阳证说 ,研究院通过设立孵化场地、自建公共实验室、打造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方便更多小微企业开展研发 。

  从高端分析仪器、第三方检验检测,到检测技术与生物分析、分析仪器重要零部件 ,松江分析产业园内 ,已有60多家企业集聚。2021年 ,松江区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达71亿元,占全市 的15.4% 。“短期内,我们力争培育100家左右的分析仪器企业 ,其中不乏多家有望高成长的优质企业 。”对于未来,欧阳证满怀信心。

  不只 是分析产业。近年来 ,松江聚焦重要领域和前沿技术,打造了G60脑智科创基地、科恩实验室 、优图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研发平台 。近期 ,松江又牵头制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合攻关行动方案》 ,提出加快形成更多“从0到1” 的关键技术突破,让创新链不断延长。

  深耕产业链

  一个电子制造产业集群 的兴起

  一边订单交付在即,一边芯片与电子元器件面临缺货风险。前段时间 ,正当上海诚意电气负责人刘昌学发愁时,位于松江“G60科创云廊”的云汉芯城公司伸出援手——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为其精准匹配符合条件 的国产电子元器件,还助其完成了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型以及国产芯片 的程序设计 。

  “扎根松江,面向全球,我们累计服务的企业和客户已经突破10万家,大多属于与芯片相关 的元器件行业 。”云汉芯城公司副总经理周雪峰说 ,企业打造 的平台聚合了不少货源企业和采购企业 ,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品技术方案开发 、电子元器件采购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从产品研发 、器件选型、物料供应到生产交付 ,这些年,松江 的电子制造产业链条越发健全完备 ,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互为支撑、共同成长。

  走进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数据机房里 的服务器一眼望不到头。“当前已有1万余台服务器投入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面向全球 的长三角‘数字底座’ 。”上海珑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腾讯项目的建设运维方 ,首席执行官顾炯说,“服务器与算力的集聚 ,让30多家超算生态企业‘群贤毕至’ 。”

  距腾讯项目不远,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片忙碌 。“我们帮助制造企业通过5G将机器人、机床和专机设备连接起来 ,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副总经理高飞自豪地说 。目前 ,松江已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形成了从平台 、解决方案提供商到专业服务机构 、智能设备制造商的完整链条 ,集聚上下游产业链重点企业300余家 ,带动区域内8000多家中小企业上云。

  近年来,松江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 ,引进海尔智谷等一大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 ,高端制造成色更足 、动能更强、赛道更多。截至2021年底,松江在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等领域分别集聚重点企业842家、121家 、2952家 。

  优化服务链

  一次“与时间赛跑” 的提速审批

  5台打桩机一齐作业,多辆大卡车穿梭其间 ,一场小雨过后,为一家跨国公司定制 的松江正泰智电港三期项目现场已 是一派繁忙 。“从完成土地摘牌,到拿到桩基施工许可证 ,以往要好几天,现在只用6小时 !”正泰智电港常务副总经理曾元千竖起大拇指 。

  2022年3月项目签约后 ,受疫情影响 ,曾元千一度十分着急,生怕耽误工期 。“为了尽力节省时间 、减轻企业负担,所有流程靠前协助 、全程跟办 ,提前准备相关材料进行预审。”松江经开区企业代办中心主任张磊说 ,得知企业诉求后 ,有关部门全力以赴,让项目得以最快速度开工。项目办公室里,一张进度表显示 :2022年5月前,工期还延误1个月,到2022年11月24日 ,延误天数已变为“0” 。

  科创生态 ,关键看营商环境。让科创项目落地生根 ,要素对接平台 是重要环节 。为帮助更多好项目找到资金支持,松江不遗余力 。

  “我报告 的项目是‘可降解输尿管支架’,我们的突破是……”2022年11月30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G60科创走廊服务基地 ,一场项目路演紧张进行 。几十名投资人坐在台下,来自不同城市 的项目报告人一一宣介 、争取投资 。“2022年以来 ,这里已举办产融对接活动63场,93个项目得到青睐、成功融资 。”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贾占峰说 。

  梳理形成2022版松江区“证照分离”改革清单98项,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深化落实人才“1+10”政策、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互认互通人才18条政策,加速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体系……眼下,松江正多措并举 ,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 。”程向民表示,松江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聚焦精准制度创新,用工作 的确定性对冲市场预期 的不确定性 ,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创造新业绩。(人民日报  记者 谢卫群 刘志强 方 敏)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00平台地图